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8的文章

2018.4.26 在Yahoo Finance上查詢ESG評分

圖片
1. Sustainalytics 在Yahoo Finance上公布了公司的ESG評分 或許很多公司並沒有注意到,今年二月Sustainalytics在Yahoo Finance上公布了各家公司的ESG評分,從0~100分,並且往前回溯到2014年。此外,還提供了公司產品有無牽涉到爭議性話題(例如:賭博、動物試驗、武器販賣),依據此給予一個爭議評級(controversy level),從0~5分。 目前還不知道投資者可以從中取得多少資訊,因為絕大部份的公司都位於中間等級;以道瓊30的公司來說,18家是平均表現(average performer),10優於平均(outperformer),2家為領先者(leader)。就算看其爭議評分,也只有一家藥廠為嚴重爭議性。(by S.Y.) Yahoo Finance 的ESG表板(以Apple為例) https://www.briefinggovernance.com/2018/04/sustainalytics-esg-ratings-publicly-available-on-company-yahoo-finance-page/ 可搭配閱讀:自願性ESG揭露與其評分。MSCI 認為ESG評分不應只看企業自己所揭露的資訊,而是需納入公開可取得的一般資訊加以判斷。 https://corpgov.law.harvard.edu/2018/02/28/looking-beyond-sustainability-disclosure/

2018.4.20 BlackRock插手公司治理議題、比特幣價錢到四週來的新高

1. BlackRock表示監管機關應對公司治理更有作為 近期有越來越多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採取雙重股權制,然而這樣會造成投票權的不公平,並且僅是為了將控制權留在創辦人手中,像是Dropbox, Facebook, Snap都有實施這樣的制度。 然而,指數提供者(MSCI, S&P, FTSE)卻依然將這類型公司留在他們的指數並計算權重,使得追蹤指數的基金因此而買到這類型「對股東不公平」的股票。BlackRock呼籲政府,應該要設定相關的公司治理標準,而指數提供者也應該要反應事實,另外也建議像是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Securities Commission(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可以扮演一重要角色。(by S.Y.) https://www.ft.com/content/ca3d7012-441a-11e8-93cf-67ac3a6482fd 2.比特幣價錢來到四週來的新高伴隨著其他貨幣成長 根據BPI指出,持有長期規模的悲觀趨勢,最大的加密貨幣在4/21市場資本上漲至$9021的最高點,自從3月22以來。 據CoinMarketCap.,BTC轉寫$8700上漲34%,自從4/1低點$6450以下,金早市場資本1個月上漲了1520億,稍晚甚至還看見1480億。 但是BTC的集結雖然看似深刻,但比起其他前25的加密貨幣卻顯而上漲的平坦。 很明顯這是其他加密貨幣(Altcoins)的上漲秀,一些較低知名度度的加密貨幣帶領著加密貨幣的成長。 投資者通常把錢注入加密市場時傾向先買比特幣,然而再轉投資購買Altcoins。 儘管比特幣拉回$9060,遠景持續看漲。加密貨幣可能被來回的趨勢擠成虛弱的牛市,在未上漲至$9000元前。 樂觀破盤者指出加密貨幣短期內的200天移動平均將上漲至$9737。(By N.) https://www.coindesk.com/testing-10k-bitcoin-price-hits-4-week-high-altcoins-shine/

2018.4.19 科技公司簽立數位版日內瓦協議、澳洲廢棄物的危機

1.科技公司簽立數位版日內瓦協議,不會幫政府打網路戰 微軟和臉書領銜超過30家高科技公司宣示不會幫任何國家打網路戰(包含美國),很多網路攻擊連無辜的市民及企業都會被攻擊,此作為顯現出矽谷努力想要與政府的網路攻擊切割。 雖然這個協議有很多公司參與,但谷歌、蘋果及亞馬遜卻不在此內。 近年來許多網路攻擊事件都出自於俄羅斯、北韓、伊朗。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政府都已接受此項協議,但此協議的支持定能當領頭羊,避免網路武器的發展。(by N.) https://www.nytimes.com/2018/04/17/us/politics/tech-companies-cybersecurity-accord.html 2. 澳洲廢棄物的危機 因從2018年初開始,中國禁止進口各類型廢棄物,而澳洲目前廢棄物超過其所能負荷,導致各地都發生廢棄物掩埋問題。 目前各地地方政府已開始展開行動,包括昆士蘭決定重新徵收掩埋稅;再來另一行動是補貼,補貼回收業者處理廢棄物的花費。兩項行動結合並妥善應用,使用稅徵用來補貼廢棄物回收的基礎建設,也不需要另外使用到市民的稅金。 而另一有效的方法即為管制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讓每個人對自己的垃圾負責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對嗎?(by S.Y.) 補充資料(中文):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1677146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recycling-crisis-in-australia-easy-solutions-to-a-hard-problem-95231

2018.4.18 Facebook實施新個資法、星巴克種族歧視案

1.Facebook實施新個資法,並適用於全部用戶(包含歐盟地區以外者)。 Facebook 歐盟用戶在本周會收到提醒詢問是否持續在個人頁面上公開如信仰、政治觀點等資訊,並趕在GDPR法規5月25前上路前完成,當然facebook公司也會刪掉16歲以下青少年的個資。而用戶仍然被特定的廣告鎖定,來源依據是該用戶的公開資料及在FB上所感興趣的資訊。(by N.)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4-18/facebook-to-follow-privacy-rules-in-europe-then-everywhere-else 2. 星巴克停業半天舉辦種族不歧視訓練 星巴克為了平息前幾天在費城發生的種族歧視案產生的抗議行動,決定於下個月29號下午停業並且實施員工訓練。然而網路上也出現許多其他的星巴克歧視案,許多民眾表示他們也需要一個道歉。最終,星巴克執行長表示當天費城那家的店長已離職。 同場加碼:上週四晚間有兩名黑人男性於費城某家星巴克等朋友,在詢問店長可否使用廁所被拒絕後,店長請他們離開,並打電話報警。期間兩名黑人男性很平靜、語氣良好,但是最後警察基於執行任務將他們拘留於警察局。 Highlight:基本上國外的星巴克廁所都有密碼,需要消費然後收據上會有廁所密碼可以進入(台灣真的沒在管的);而美國歧視案件,基本上會有很多律師願意幫你打官司,因為歧視案第一會使公司形象受損、且告公司贏的機率大,而如果和解可以拿到大筆和解金。第一個新聞有段話: In a joint statement,  the men's lawyer and Starbucks said their discussions had been "constructive" . 嗯,真的是好一個constructive。(by S.Y.) 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43803756 http://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3776176

2018.4.17 能源交易市場之問題、GDPR歐盟新上路個資法、海牙禁止於市中心吸食大麻

1. Why Markets Can't Cool the Planet? 當全球暖化加劇時,全球會採取的行動不外乎:降低石化燃料使用量,加速綠能發展。並且將亞當史密斯所說的「看不見的手」伸進市場裡,提高傳統能源價格、為碳排放訂價等。此市場策略一開始很吸引人,但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價格的高變動性反而會使環境保護複雜化。第一,資源價格的不可預測使得當資源銳減時不易被發現,而且此不確定性導致資源價格的大幅度擺盪,會使環境規劃更複雜。第二,因為未來價格的不確定性,會使得投資新能源科技開發產生高風險。第三,不可被交易市場化的珍貴資源(像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有可能會因為固定成本相較可交易價格低,而面臨被破壞的情況。 世界毋庸置疑需要使用永續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然而,寄望於資本市場來解決一切是令人失望的舉動。(by S.Y.) 單字學習: (1) benevolence 仁慈;善心 (2) complicate 使複雜 (3) discernible 可辨別的 (4) plunder 掠奪;侵占 (5) combustible 可燃(n.)(adj.)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climate-change-no-market-solution-by-ivan-ascher-2018-04 2.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GDPR的執行範圍包含在歐盟的公司及不在歐盟的公司但提供服務和產品給歐盟的人。GDPR對於「個人資料」及「處理」有不同的定義,「個人資料」指的是姓名、性別(傾向)、道德觀…(你知道的那些),也包含IP位址及投資傾向等;「處理」任何個人資料的方式,如搜集、紀錄、散播、使用…等。而處理資料,又分成「資料控制者」及「資料處理者」,有些公司扮演這雙方面的角色。GDPR法律基礎下處理個人資料:(1)資料個體同意其資料在特定範圍使用 (2)必須要履行合約 (3)遵循法律義務 (4)保護資料個體的重要利益 (5)實現公眾利益及行使政府權力 (6)合法利益;這和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之前實施的個資法)有些相似,但有些內容顯得更嚴謹,如第一條個體行使同意權,...

2018.4.16 Google發表音訊分離技術、區塊鍊與環境

1. (他們是說是google啦)發表一個共同影音視覺模式把演講者訊號從其他人講話及吵雜的背景聲中獨立出來,透過深度網路基礎模式包刮影像及視覺去解決,視覺特色在於專注在聲音要被分離出來的演講者上去加速辨識。我們的這個模式比其他人好啦~ (by N.) Looking to Listen at the Cocktail Party: A Speaker-Independent Audio-Visual Model for Speech Separation https://arxiv.org/abs/1804.03619 2. 區塊鍊的技術可以使資料被永久保存、透明且可靠。因此藉由此技術,加拿大有一家新創“Plastic Bank” 就是利用人們將塑膠製品拿到回收中心,可以得到區塊鍊技術保護的數位貨幣,數位貨幣可以用來買食物或手機等產品,而這些塑膠會被公司購買並且製成新產品。其他像是法國高鐵也有使用類似技術。區塊鍊技術的好處是,可以持續追蹤公司製造多少浪費。不過目前的做法都僅限於已經存在的廢棄品,未來,應該加強將區塊鍊技術強加於產品上,這樣及可以追蹤產品被製造、消費、回收,並且清楚得知責任歸屬。(by S.Y.)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rubbish-idea-how-blockchains-could-tackle-the-worlds-waste-problem-94457

2018.4.14 敘利亞空襲、北歐併購市場

1. 敘利亞空襲合法嗎? 合法地,聯合過憲章允許國家使用武力在自我防禦,也可以說,政府須保護人口免於威脅以致滅絕。廣義得武力使用,維持國際安全也是可行的。但是,這行動是需要由聯合國安全議會授權。這個約定試圖平衡國家安全需要透過自我防禦當他們正在或即將面臨的攻擊和完全必須去確保武力不能被作為國際規則的尋常工具。因此,自從1945年,國際法律防止軍事反擊或是報復式攻掠。報復式攻掠是不合法原則,但他們能被原諒因為意圖強迫國家去遵守國際義務。(by N.) Syria air strikes: Were they legal? http://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43766556 2.  因為北歐在併購與外國投資上的政策較開放,這兩年的併購數量都達到尖峰。相較於歐盟其他國家對於管制外國投資(尤其是中國)的想法,北歐顯得更歡迎外國投資。花旗投銀北歐區的主管說: “In most cases, you can just go in, buy a company, and just walk away and in theory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like”。但選舉可能改變這一切,瑞典跟挪威都有傾向增加一些限制,另外,美國稅改、電信產業的整合、多餘資金等因素可能會影響北歐的併購市場。(by S.Y.)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4-15/-whatever-you-like-makes-scandinavian-firms-ripe-for-takeovers

2018.4.13 中美貿易、電動車

1. 中國三月的出口跟去年三月相比掉了2.7%,但不用擔心,貿易戰的影響還沒開始,只是因為二月中國農曆年放假導致的;中美貿易逆差也在這一季增加,是一年中幅度最大的一次,另外,中國向美國進口的大豆在第一季幾乎無成長。然而,經濟學家表示,這是因為全球的需求增加扶持中國的出口唷~(by S.Y.)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4-13/china-s-exports-rose-7-4-in-1q-as-imports-increased-11-7 2. 2018全球電動車市場展望報告指出:2017年電動車銷量穩定上升至120萬輛;2018年達160萬輛;至2019年預估可達200萬輛;不過電動車發展仍需克服低成本化學電池技術、快速充電及充電站設立等問題。(by N.) https://www.forbes.com/sites/sarwantsingh/2018/04/03/global-electric-vehicle-market-looks-to-fire-on-all-motors-in-2018/#42ae82c12927